首页

小熙公主是山东

时间:2025-05-23 00:01:14 作者:美总统特朗普与南非总统会晤时发生争执 浏览量:11900

 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电 题:龙之英译,loong意何裁?

  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文龙杰

  每逢岁末年初,生肖都会成为海内外谈议中华文化的重要话题。今年逢“龙”,其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更受全球关注,而“国际范”也使其翻译问题成为热议焦点。

  dragon之译何以发生?

  尽管将龙译为dragon今已俗成,但商榷的声音一直都有:从1882年曾在中国工作的美国牧师沃克(J.E. Walker)在文章“Pagoda, Loong and Foong-Shooy”中意识到龙的译文出现偏颇,到1987年中国翻译家吕炳洪撰文指出龙和dragon不宜互译,再到今天讨论是否应改译为loong。

  龙译为loong并非新发明。据学者考证,表意的dragon与表音的两种译法早在13世纪即存在,但在传播过程中dragon译法胜出。

  在欧美澳非、俄罗斯和中东等地区,dragon是邪恶的象征,是《圣经》中最大的恶魔,与中国龙的正面和积极形象南辕北辙。如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所说,在中国及其他许多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,龙(loong)是一种强大的瑞兽,它是仁厚与力量的象征,与西方的龙(dragon)形成了强烈反差。

2024年2月,陕西西安,巨型龙灯亮相西安城墙第37届新春灯会。张远 摄

  就文化内涵而言,译龙为dragon,于受众而言或为“误”,于作为本体的中国龙而言则是“枉”。但名不符实却能传开,这一方面缘于中文以表意见长,在翻译专有名词时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表音文字有所不同,对于意译有着极大的包容空间;另一方面则肇因于当时东西交流既少且浅,彼此之“隔”使英语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不免沦为想象之“臆”。

  loong之译何以再提?

  今日中国,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,东西方交流不断加深,东西方文化理解的精准化成为大势所趋。“隔”在减少,翻译中的“误”“枉”“臆”也会逐渐消除。

  今天,世界对中国与中华文化有了新的感知,并以此为基础,希望更深更广地了解和认识,围绕中国与中华文化的“正”译自然呼之欲出。是时,人们讨论把“真”译出来,不是个人或群体的想法,而是历史的意志,不是东西某一方的一厢情愿,而是彼此互动的合题。

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“唐人街”上一家涂有巨龙图案的店铺。盛佳鹏 摄

  loong译提供了一种探索。此种译法有成功先例可循,例如,太极(tai chi)、阴阳(yin-yang)、功夫(kung fu)等进入英语,同样,“巴洛克”“沙龙”“蒙太奇”等融入汉语,先有语音再立语义,尽管拉长了由知到用的过程,但减少了误解的可能。

  loong正在被接受和使用。如今年1月9日,CGTN在报道“新春龙舞挑战赛”活动时,把“龙年”译为“Loong Year”,把“龙舞”译为“Loong Dance”;在小年报道中,CGTN也将“‘龙’主题的艺术品”译为“loong themed artwork”。

  究竟该如何译?

  语言与文化不是静止和一成不变的,而是动态的、生长的、有生命力的,通过交融可获得丰富和发展。如果说loong与dragon两种翻译过去更多呈分争关系,如今则正散发出和合的潜质。

  dragon在现代英语中的意义和形象正在发生积极变化,前者如《牛津英语词典》“Chinese Dragon”词条中的正面性解释,后者如美国梦工场电影《驯龙高手》里的角色无牙仔(Toothless)。而一些词典和Wikipedia(维基百科)中的loong词条,都指向条目“Chinese Dragon”。

  应该看到的是,语言翻译与交往交流的客观现实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,误译影响了彼此交流,这固然不错,但也需注意到,日益频密的交流交往也会通过弥补信息赤字和文化误差,来清除翻译中“臆”与“误”的杂芜成分。或许,随着时间的推进,用loong与dragon并无本质不同,二者指向的都是正面形象和意涵的中国龙。

2024年2月4日,新春舞龙活动在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举行,向当地民众送上新春祝福。李洋 摄

  今天,龙的英译会成为海内外关注和讨论的题目,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眼下,各国间的频密交往交流为历史所未有,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历史大势。由此来看,译“龙”只是为翻译中国这篇大文章破了个题,或许不久就会讨论如何翻译凤凰、麒麟、玄武、朱雀……而让世界“正”译中国,功夫或许也在诗外。(完)

【编辑:黄钰涵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俄圣彼得堡遭乌克兰无人机袭击 现场传出巨大爆炸声

【青听·两岸】跨越海峡 甜蜜牵手

(华芯国际此次与青浦区签约,拟投资14.2亿元,围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,新建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仓储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智能制造总部及供应链基地。)

复苏的母亲河丨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

程涛与“血液”渊源颇深。年轻时为了与凶险的血液病作斗争,他白天坐诊,晚上研究,被视为医生中的“异类”。因研究成果突出,他受邀到美国哈佛医学院等机构工作。2005年,中国医学科学院面向全球招聘血研所的所长,程涛毅然辞职回国,他立志“要建世界一流的研究所,一流的医院”。从实验设备落后、人员青黄不接,到如今带领血研所成为全世界造血干细胞研究的“第一方队”,“很多事都有天花板,但在我脑子里学业没有高低,无止境。”2021年,程涛团队完成的《造血干细胞调控机制与再生策略》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。“以前的不治之症,将来是可治之症,以前的很多不可治愈的类型的血液病,将来更多可以治愈”,这是他永远不会放弃的目标。

赖士葆认为,两岸现在“只对抗、不对话”,马英九此行是一个学术计划,能够促此双方更加熟悉,没有太多政治意涵,相信也不会引起太大的纷争。赖士葆表示,民进党当局应该鼓励这类访问,增加善意交流,“民进党不想做,也别阻止别人做”。

东西问·武夷论坛丨马来西亚学者:儒家思想蕴含的全球同理心促进文明包容互鉴

民营企业增速快于整体;今年前三季度,广东全省居民收入增速“跑赢”GDP,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过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,消费潜力值得期待……这些同样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孕育,积蓄向上的态势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